中原新视点讯:(编辑:马文忠) 年近六旬仍干劲十足,主动下沉基层,用“专心、真心、热心、细心”服务群众,织密社区平安网;以“耐心、诚心、贴心、恒心”温暖百姓,架起警民连心桥;凭“决心、匠心、初心、忠心”守护一方,谱写平安新篇章。他,就是“枫桥式公安派出所”——叶县公安局马庄派出所李庄警务室社区民警赵广军,一名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忠诚卫士。
马庄乡李庄村位于城乡结合部,是马庄乡其中一个回族村,有282户居民、1283人。针对该村人员流动量大、区位特殊、民族习俗多样等特点,赵广军创新工作方法,采取分时段错峰走访的方式开展入户工作,短短数月他就摸清了辖区各家各户的基本情况。
脚步丈量民情,夯实警务“地基”
“基础不牢,地动山摇。”这是赵广军常挂在嘴边的话。2023年6月,赵广军刚到李庄村警务室,对社区工作一片空白,为早日投入到社区工作中,他一方面向所里的民辅警虚心请教有关业务知识,一方面深入社区、深入群众,倾听呼声。赵广军白天走访记录社情民意,晚上整理资料,短短数月便摸清辖区底数,建立起扎实的“一标三实”基础台账。
渐渐地,赵广军用真诚敲开了群众的心门。他日复一日地走街串巷,与居民拉家常、问冷暖,也让辖区群众放下了戒备。如今,群众见到他都会热情地招呼“老赵来了”,主动向他反映情况、倾诉烦恼。通过这样心贴心的交流,他不仅建立了详实的户情档案,更成为了群众最信赖的“自家人”,为社区警务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小事温暖民心,当好百姓“亲人”
“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。”赵广军的手机号是社区群众的“热线”,由他组建的“警民联防微信群”更是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。一次,有群众在群里提起单亲家庭的11岁的男孩小明(化名)放学后独自在家,饿得只能自己动手做饭。他迅速赶到小明家中了解情况,得知孩子母亲身患残疾、经常打工至深夜的情况后,赵广军主动承担起每周五接孩子、做饭的任务,除此之外,他还时不时地为小明送去衣物和学习用品。去年夏天,小明以优异成绩考入县重点中学时,特意跟赵广军报喜:“赵叔,谢谢你这么长时间对我的帮助!”如今,这个曾经内向的孩子已变得阳光开朗,而赵广军的抽屉里,一直珍藏着小明用作业本纸写的“感谢信”,歪歪扭扭的字迹间画着个笑脸。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,他用点滴行动拉近了与群众的距离,让“警民一家亲”的氛围在李庄村悄然升温。
巧解千千结,筑牢平安“防线”
在赵广军的调解日志里,没有解不开的疙瘩。他常说:“矛盾就像打结的绳子,得找到线头慢慢捋。”从邻里建房纠纷到酒后财物误会,赵广军善用“背靠背调解”“案例引导”等技巧,将矛盾化解在萌芽。村民娄某与王某因翻盖房屋积怨一年多,矛盾一触即发。赵广军多次联合村干部,配合矛盾调解“四部工作法”“警民联调”“庭所对接”“定期回访”等措施多次上门调解,最终让双方冰释前嫌。
2023年10月的一个深夜,村民赵某怒气冲冲地拨打赵广军的电话,称朋友偷了自家1000元钱,他气不过便扣下了对方的电动车。赶到现场时,赵广军发现满屋酒气中,两个面红耳赤的中年汉子正互相揪着衣领。他先给两人各递了杯醒酒茶,随后像老邻居般拉起家常:“老哥俩多少年交情了?为这点钱撕破脸值当不?”待双方情绪缓和后,他带着辅警仔细勘查现场,最终在沙发缝里找到了散落的钞票——原来是赵某某酒后取钱时不小心滑落的。
“要不是赵警官,我差点冤枉了兄弟!”次日,酒醒的赵某拉着朋友来警务室道歉时,赵广军笑着摆摆手:“这都不算啥,误会解开了就好!”村民因路边停车问题引发的纠纷已持续十余年,在他多次调解下终于圆满解决;两家因电费收缴产生的矛盾,也在他的耐心协调下得到化解......今年以来,赵广军已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3起,调解成功率达100%,有效维护了辖区和谐稳定。
他常说,调解要兼顾法理与情理,让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。
忠诚写担当,守护万家灯火
在赵广军的字典里,没有“休息”二字。“群众需要,随叫随到”是赵广军的工作信条。在他的细致工作下,李庄村的151家九小场所信息录入核查率达100%。赵广军坚持逐户走访排查,无论酷暑严冬,他都风雨无阻地穿梭在村头巷尾。排查过程中,他认真张贴警民联系卡,发放消防安全宣传页和反诈宣传资料,确保每家商户都了解安全防范知识,他用“无休”换来了群众“无忧”。正是这份执着,让他从最初的“生面孔”变成了群众最熟悉的“贴心人”。
从警近三十载,初心未曾改。赵广军以社区为纸、奉献为笔,书写着新时代社区民警的为民篇章。他说:“只要群众满意,再累都值得。”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,这位“枫桥卫士”将继续用忠诚与温情,守护每一份平安与信任。
(黄少华)
以上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公开信息的分享与转载,不代表本平台观点。所有内容知识产权及合法权益均归原作者或原始发布者所有。如涉及版权、著作权或其他权益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予以配合处理。